唐太宗与贞观之治
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
1.唐朝的打造:时间:618年;开国皇帝:唐高祖李渊;都城:长安。高祖退位传李世民,即唐太宗,年号贞观。
2.唐太宗知人善任,虚心纳谏。魏征,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。
2、贞观新政
1.主要内容:①在赋役规范方面,唐朝降低百姓服劳役天数,使人身关系束缚渐渐松弛;②沿袭和健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;③唐朝在《隋律》的基础上,多次修订法令,删繁就简,化重为轻。○4进步健全科举考试
2.《唐律疏议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,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3.三省六部
4.科举规范(1)含义: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规范,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。
(2)创立:隋朝(隋炀帝)。健全:唐朝(唐太宗、武则天创立殿试规范、唐玄宗改考诗赋)。
(3)主要科目: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。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。进士科包含策问,加试经史、杂文,后来杂文专考诗赋。策问以解决社会实质问题为目的,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。
(4)用途: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;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工作效率;③为念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角逐机会,激起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;④给社会带来改革气象和创造精神。
5. :缘由:①吸取隋朝教训②知人善任③虚心纳谏
表现:唐太宗统治期间,政治比较清明,经济得到恢复和进步,国力增强,被誉为贞观之治。
认识:政治清明、经济兴盛,社会安定有益于社会的和谐进步。